整个美国酒店业都在堕落
正如五百年前,首次登陆纽约的意大利探险家乔瓦尼·韦尔扎诺绝不会想到这片沼泽地会孕育未来地球第一城,一百年前凭名流宴会刷新奢华酒店天花板的卡罗琳·阿斯特,也无法相信今天的纽约变成了无数人诟病的大车店总部。
很讽刺不是吗?就连每年时尚圈的重头戏Met Gala,各路明星仍在争相下榻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的老酒店们——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纽约在短短百年间发生这么大的转变?
19世纪末,阿斯特家族勾心斗角的大戏揭开了那个黄金大世的序幕,华尔道夫曾因在大部分客房设置浴室而被吐槽浪费空间,平民们无法承受奢华配置带来的过高溢价,富人们又觉得酒店与社区格格不入,各方人马都笃定它在纽约活不长久。
然而开业第二天的慈善音乐会迅速攻占了全城头版头条,受制于当晚雨势,以跻身入场名册为荣的嘉宾们理所当然被这间全新酒店的奢华客房吸引,体验过后自然而然就将它宣传了出去——这也让华尔道夫第一年就豪赚450万美金。
此后,华尔道夫又地合并了隔壁族兄的阿斯托里亚酒店,两栋建筑相连的孔雀廊(羿庭)如今仍是该品牌接待贵客的标志性空间,维多利亚女王委托制作的华尔道夫钟也因《泰坦尼克号》那句"在钟下见"闻名百年。
同属阿斯特家族的瑞吉酒店一样非常擅长媒体宣传,有传言一张床就耗资上万美金,也有人声称服务员都佩戴着珍珠项链,这虽然吓跑了绝大部分客人,但最顶级圈层的富翁们却爱上了这种高人一等的感觉。
当迷雾与光环最终褪去,瑞吉仍以精致与优雅傲立于第五大道:重塑上流社会生活方式的瑞吉下午茶,源自拿破仑军队象征胜利与荣耀的马刀开香槟,贵族专属的24小时瑞吉私人管家,还有每间分号出品都独一无二的血腥玛丽……
尽管1907年大恐慌席卷金融业,但广场饭店依旧在开业典礼上力邀马克·吐温、莉莲·拉塞尔等名流,此后它在顶流社交圈中的影响力隐隐压过华尔道夫与瑞吉一头。
罗斯福总统曾在棕榈阁举办生日宴会,地下烧烤屋成了迷惘一代年轻人的聚集地,波斯屋则是各代演员和歌手喜爱的咖啡厅,特朗普曾经买下过它,蒋经国甚至在此险遭暗杀……最常被提及的,当然是1985年见证并命名了"广场协议"。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美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二十年代涌现的奢华酒店时至今日仍在熠熠生辉。1927年,马克酒店成为Art Deco远渡重洋的首秀地,如今它被誉为Met Gala"非官方红毯",拥有全世界最著名的大堂,难怪"住过马克酒店,才算来过纽约"的金句流传甚广。
同样是Art Deco代表作与Met Gala后花园的卡莱尔酒店在经济大萧条中呱呱坠地,一度濒临破产的酒店二战后才在罗伯特·道林手中声名鹊起,以时髦旅居和前卫艺术闻名,新千年后瑰丽入主其中,季裕棠在翻新中再现了其旺盛生命力。
还有并称Met Gala御三家的皮埃尔酒店、摒弃繁重浮夸引领简朴风潮的洛厄尔酒店与许多古怪潮人钟情的萨里酒店,即便是位于萨拉纳克湖畔曾经的洛克菲勒家族庄园,也在今天靠稀缺度假属性荣膺纽约州最贵酒店。
那么2000年前后又有什么能拿出手代表这个时代的酒店呢?位于纽约时代广场的全球首家W酒店抛出了"生活方式酒店"的潮牌概念,这完全是一个新奇事物:繁荣奢靡的夜生活、炫目的波普流行艺术及一丝神秘感,让年轻人们欲罢不能。
为了进入W酒店那异常火爆的夜总会,人们不得不通过最简单的方式——预订房间以获取资格;四年后曼哈顿另一生活方式酒店品牌桐森的推出,则将"原创设计"和"邻里探索"注入了这一新生概念的基因库。
等到2007年潮流教父伊恩·施拉格联手万豪推出艾迪逊,这股生活方式风潮终于抵达了高峰,不过短短十年后,时代广场艾迪逊酒店却成了导火索——人们慢慢意识到生活方式酒店开始变味了。
过于隐蔽的门头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客人可能会走到隔壁熟食店或披萨店里去;与品牌其他分号复制粘贴感严重,初见惊艳但太多次也会腻;不到20平米打不开行李箱如毛坯房般素净的房间更是集中雷区。
此时回望,曾是生活方式先驱的时代广场W酒店过时而老旧,年轻人们已将其一脚踢进历史的垃圾堆中;向后翻页,新开业的巴赫瑞富凯与曼纳凯悦臻选敢于一条路走到黑,二十平的精致鸽子笼竟卖出上万的高价。
反观逐一迎来百年诞辰的老古董们,华尔道夫54平的基础房大过不少新酒店套房,瑞吉用现代家具和浓郁色彩打造新世纪阿斯特宅邸,广场酒店、卡莱尔酒店、皮埃尔酒店与萨里酒店也分别与费尔蒙、瑰丽、泰姬与科林西亚联姻,带领各位重温那个经济上升的黄金年代。
同样的价格,以前能住到富丽堂皇、设施齐全、房间宽敞、享受贵族管家体贴服务的顶奢酒店,现在只有大批没听过名字、网红公区、房间狭小、服务不存在但要收取高昂小费的"生活方式"酒店等着割韭菜。
当这样的对比越来越多,人们终于惊恐地发现,这不仅是纽约新酒店的滑坡,更是所有精品酒店、乃至整个美国酒店业在堕落。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沿途的大车店只会越来越多。
至于选择谁,我想各位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